前四月深耕布局步伐加快 雅居乐融资渠道渐趋多元化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度过稳步增长的2017年,在行业规模争霸的格局之下,2018年雅居乐表现出乘胜追击的决心。
日前,雅居乐公布了今年前四个月未经审核的营运数据。公告显示,4月预售金额为82.87亿元,同比上升25.1%;销售面积62.96万平方米,同比上升12.4%;销售均价为13,163元/平方米,同比上升11.3%。
截至2018年4月30日止前四个月,雅居乐及其附属公司连同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累积预售金额为294.7亿元,累计预售金额增长8%。累积预售建筑面积为215.2万平米,预售均价为每平方米13694元。
根据雅居乐在今年前四个月的表现来看,其业绩同去年相比实现了一定的增长。从整体推盘节奏来看,雅居乐大部分新货量都将在下半年入市,下半年业绩或将迎来高峰。
全国布局步伐加快
根据雅居乐2017年的财报显示,2017年雅居乐新增土地的预计总建筑面积达到964万平方米。截止到目前为止,雅居乐超过在60个城市和地区合共拥有土地储备近4000万平方米。其中,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储备超过1100万平方米。这些土地的价值在不久后将进入红利兑换期。
雅居乐集团主席兼总裁陈卓林(右二)及管理层出席2017年全年业绩发布会
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雅居乐深谙此道理。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卓林在业绩会上宣布,2018年集团的投资额计划为600亿元,其中500亿元将用来继续购置土地,增加土地储备。
通过迅猛的拿地节奏,雅居乐在今年前四月的土地市场上斩获颇丰。根据克而瑞数据显示,雅居乐在前四月新增货值达到了241亿元,位列第十九位。
在土地储备上,雅居乐的拿地中心逐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。1月份,雅居乐以9.2亿首进徐州。四月份,雅居乐进入无锡市场,以总价6.3亿元竞得一块商住地,长三角市场布局日趋完整。
2月6日,雅居乐以4.68亿元的总价首度进军台山楼市,落子台山市台城南新区,进一步深耕珠三角房地产市场。
从三月到四月,雅居乐一月内连夺成都外围区域两宗地,总投资额度将近20亿元。
除了持续在土地端发力之外,产业小镇也会重点关注运营成熟的文旅地产,雅居乐地产集团副总裁兼产业发展中心总经理阮家声表示,在文旅板块雅居乐在未来的3年内会投资超过500亿的投入,主要用于产业的聚集,招商引资,运营,还有IP以及城市的建造建设领域。
进一步扩大“输血源”
从2017年开始,雅居乐加大土地投资力度,资产负债率由2016年的66.5%提升至去年的73%。
业内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,相对于一般房企70-90%的资产负债率而言,雅居乐近年来负债率并不算高,在规模扩张阶段属于正常现象。
规模增长和负债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,如何在规模增长中控制好负债率,是企业需要掌握的财务平衡术。据悉,在雅居乐内部严格负债控规模,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维持适中的负债规模,确保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5%。
虽然负债率略有提升,但雅居乐的偿债能力在同规模的房企中表现突出。根据年报显示2017年,雅居乐流动负债为834.73亿元,货币现金为190.42亿元,现金比率为23%。
雅居乐集团副总裁潘智勇此前在媒体采访中就曾指出,雅居乐有全面的资金安排,以确保稳健的资金来源,紧抓销售回款。
而在规模上前行的雅居乐,不仅加速补充“弹药”,紧抓销售回款,而且进一步扩大“输血”源,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、境内外和本外币相结合、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相结合、传统和创新相结合这四个举措,创新融资渠道。
在2017年的业绩会上,首席财务官兼副总裁张森介绍,2018年,雅居乐的融资需要相对较多,目前融资正在进行中。其中境内的银行批款占比73.7%,境外占26.3%。
近几个月雅居乐融资动作连连,海外发债的比重正在逐渐提升。2月28日,雅居乐发行了一笔3亿美元的永续债融资,而后不久,又完成两笔各1亿美元筹资。3月27日,雅居乐为合营武汉长凯提供合计41亿元贷款担保。4月10日,雅居乐完成了集团首单商业物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发行,项目发行规模为46亿元,票面利率为5.85%。近日,雅居乐集团在市场筹集一笔等值60亿港元(7.65亿美元)银团贷款。据不完全统计,进入2018年以来,雅居乐融资金额已超100亿元。
在融资力度加大的同时,雅居乐的发展前景也被持续看好。4月6日,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宣布,将雅居乐评级由“Ba3”上调至“Ba2”。同时,将雅居乐已发行债券的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由“B1”上调至“Ba3”。上述所有评级展望为“稳定”。
雅居乐管理层表示,此次评级上调反映了穆迪对公司2017年度的业绩表现表示满意,并对公司未来3年的业务发展计划及发展前景表示乐观。
众所周知,资金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命线。而在雅居乐内部,一直坚持现金为王的思路,对全集团资金进行统一调度,确保在任何时点现金占总资产比例均超过10%。同时,对成本进行强约束,严控超预算行为,以确保企业长远发展。(文\蔡颖)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