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云激荡三载,“东大门”日新月异,一座新城日渐崛起!

常州经开区 2018-10-22 17:10:20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口述人:储小平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风云激荡三载,“东大门”日新月异。刚刚过去的3年,常州经开区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,一座新城日渐崛起。我作为其中的参与者,深感振奋和自豪。 “东大门”翻开崭新篇章 2015年6月,常州市对所辖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,撤销原戚墅堰区、武进区,设立新武进区。为加快

口述人:储小平 

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

风云激荡三载,“东大门”日新月异。刚刚过去的3年,常州经开区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,一座新城日渐崛起。我作为其中的参与者,深感振奋和自豪。

“东大门”翻开崭新篇章

2015年6月,常州市对所辖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,撤销原戚墅堰区、武进区,设立新武进区。为加快东部地区发展,设立常州经开区作为市委、市政府的派出机构,委托武进区管理。武进区将横林、遥观、横山桥三个镇和潞城、丁堰、戚墅堰三个街道委托给经开区管理,地域面积181.3平方公里。

2015年6月4日,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,“东大门”建设翻开了崭新一页。

当天,时任常州市委书记阎立和常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为“中国共产党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”揭牌。从此,常州东部地区横林、遥观、横山桥三个镇与潞城、丁堰、戚墅堰三个街道进入全面融合、统筹发展的新阶段,标志着常州在打造东部经济增长板块、推进“东大门”建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。

早在上世纪80年代,东部的横林、遥观、横山桥三镇就是苏南模式典型中的典型。经过多年发展积累,民营经济已十分发达。在经开区成立之前,加快常州“东大门”建设的呼声就很高。把东部地区打造成为常州发展的“桥头堡”,一直是市、区领导想要做的事情。   

2014年,横林、遥观、横山桥三个镇和潞城、丁堰、戚墅堰三个街道的GDP合计超过450亿元,约占常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,经济基础较强,发展空间充足。这里区位优势突出,据守“东大门”之要,邻近上海、苏州、无锡,处于长三角核心发达区。这里有公路、铁路、水路,交通路网十分发达,沪宁高速公路与常合高速公路呈交叉状穿越;京沪铁路、沪宁铁路、沪宁城际线穿境而过;大运河、新沟河南连太湖、北接长江,形成了优越的陆路、水路交通体系。

这里的产业优势独具特色。原戚墅堰区以国有企业为主体,东部三镇则以民营企业为中坚。并且,国企中车戚墅堰公司、中车戚墅堰所,一直与三镇民营企业存在着较为密切的产业配套协作关系。现合在一起,形成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为主导,智能电力装备及新型特种材料等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,极大带动了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。

常州经开区的成立,有利于促进企业强强联合,以产业为纽带,形成集聚效应;有利于整合小而散的乡镇工业园区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为重大项目招引腾出空间;有利于加快公共技术平台等载体建设,将大型国企的技术优势和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结合起来,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、创新型企业快速壮大。

枕戈待旦 奋力跃起

成立之初,常州市委、市政府就对经开区提出要求:创建高级开发区,建设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、生态文明示范区、产城融合样板区。怎样实现“四个区”的目标?如何做好特色产业?如何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,使经开区成为武进乃至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?一连串问题摆在我们面前。

在市、区领导的全力支持下,在经开区党工委、管委会的带领下,在全体经开人的共同努力下,成立后短短几个月,经开区就做了大量工作——理顺体制机制,着手规划编制,启动项目建设,加快高级开发区申报,各项工作紧锣密鼓。

2015年9月,经开区举行成立以来首次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,总投资80亿元的25个项目成功签约;

2015年11月,完成部门机构改革,39个部门缩减至16个工作机构;同月,《常州经开区发展战略规划》通过多轮成果审查,向社会公布;

2015年12月,经开区分别举行“今冬明春”水利工程和民生项目集中开工仪式,12个水利工程和15个民生工程集中开工,总投资约52亿元;

2016年1月,经开区启动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围绕178项重点项目,推进产业培育、基础设施、创新创业、城市功能、社会事业、生态文明等工作。

这一年,经开区党工委、管委会根据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,围绕“大建设大发展”这一主题推进,增强城市发展功能、打造城市发展特色。

到2017年底,经开区城市建设已展露姿容。

中心城区内网外联的道路构架基本形成,漕上路、东方二路232省道以西段等道路实现主线通车,与之前通车的龙锦路、兴东路、五一路等道路形成内网外联的内部路网,为核心区有计划实施网格状地块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。这些道路还串联起潞城、丁堰与横山桥集镇、遥观、剑湖等片区,使经开区的发展腹地更加广阔,城市框架全面拉开。

中心城区生态绿城基本建成。2017年完成绿化总量约6000亩,包括随路沿线绿化、景观绿化等。2018年5月,坐落在京杭大运河戚墅堰段南岸的戚墅堰运河公园正式揭牌。3年前,这里还是低洼易涝区,2016年,经开区对大运河戚墅堰段进行提升、整治和开发,进行京杭运河四改三航道整治、排涝闸站建设、黑臭河道整治和运河公园项目四大工程。如今,运河两岸绿意盎然,运河水质清澈,建筑群充满民国特色。这些工程理顺了运河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,实现了对运河资源的保护性开发,让大运河戚墅堰段焕发了新的生机。

扬帆奋进启新程

有一组数据可以显示经开区成立3年的建设力度:

城市建设效果凸显。围绕外部联通、内部成网的目标,开工新建道路24条,总里程52公里。8条主干道路实现通车,新增通车里程20公里;提档升级道路34公里;地铁2号线和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有序推进,一张“纵贯南北、横连东西、常锡一体”的交通路网正在织就。

拆迁安置有序开展。实施征迁项目67个,完成征迁面积约370万平方米,启动建设定向商品房70万平方米,提供商品房安置30万平方米,保障了建设发展的力度和速度。

城镇功能加快完善。总投资13亿元的白金汉爵酒店2018年6月份投入运营,总投资13.5亿元的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将于2018年底对外开放;戚墅堰运河公园已经投用,中央花园廊道一期工程全面开工,城镇人气商气更加集聚。

除了城市建设,经开区在产业发展、生态建设、改革创新等方面,进展很快。这一组数据也令人振奋:

成功招引超百亿元项目1个,超5亿美元项目1个,超30亿元项目3个,超10亿元项目9个。累计开工建设重点产业项目116个,计划总投资561亿元,竣工投产63个。

以“263”专项行动为契机,实施产业转型调整、河湖环境治理等六大提升工程,累计推进民生项目24个,总投资达26亿元。

地区生产总值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实现百亿级增长,分别增长了146亿元、137亿元、400亿元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翻一番,占市、区比重分别提升3.6和10.5个百分点;固定资产投资等7项指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。

通过3年发展,经开区在规划设计、框架布局、功能项目上已经有所布局,但是,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薄弱,文化底蕴得不到彰显。面临新的形势,经开区党工委、管委会提出: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大突破引领高质量发展。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压倒性位置,聚焦聚力创建“高级”目标,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这也就意味着,要将生态理念融入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,在城市建设方面更是如此。

加满油,鼓足劲。经开人正怀抱着更大的梦想,打造崭新的东部新城。

评论留言,小开会尽力帮您

大家都在看

咬定目标不松劲 全力以赴抓推进

经开区神力高端电机新基地明年年初投产

快来围观全市首座全焊接结构桥梁

听听挂职干部怎么说(系列2)

2018年研发费用归集与加计扣除政策及实务

科技局赴南京工业大学开展专题培训班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