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你有关!常州实施"六大行动" 增创发展新优势

常州本地新闻 2017-07-14 09:00:31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巩固先发优势,提升现有优势,培育新兴优势,发掘潜在优势。昨天,常州市委、市政府下发关于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的《意见》,围绕六个方面的着力点明确“六大行动”,推动常州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更强迈进。

巩固先发优势,提升现有优势,培育新兴优势,发掘潜在优势。昨天,常州市委、市政府下发关于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的《意见》,围绕六个方面的着力点明确“六大行动”,推动常州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更强迈进。

重点改革突破行动。把产城融合综合改革列为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进一步明确全市19个试点区域重点探索方向,制定差异化评估机制,实施精准化激励政策,更好释放区划调整红利,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、农村土地综合改革等。围绕市场准入和投资建设两大领域,大力推进“证照联办”改革,全面推广“五联合一简化”联审联办机制,尽早实现“企业3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、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、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”,加快实现“进一个门办所有事”、“上一张网不见面审批”。深化武进农村土地综合改革试点,逐步增加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村,扩大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范围,分类推进集体工业用地、商业用地入市试点,较大限度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,同时深化农村土地“三权分置”改革,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。调整完善市区财税体制,加快投融资平台实体化、市场化、集团化转型,推进小微金融服务改革,推动在全社会形成“信用好—易贷款—更重信用”良性循环,破解企业融资难题。加快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,促进科技与金融、人才与资本深度结合,支持武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。

产业能级跃升行动。持之以恒开展重大项目主题年活动,重点引进一批关键性、龙头型、基地型的大项目,以及“填空补缺”型和高科技型项目,更大力度推动项目快落地、快开工、快达产、快见效。在智能装备制造、太阳能光伏、石墨烯等领域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,在人工智能、印刷电子、传感器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。强化科教城“创新之核”的辐射和带动作用,打造“科创走廊”。深入实施“三位一体”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战略,大力推进“五新三高两智能”新一轮十大产业链建设,力争到2020年十大产业链产值超过6500亿元,年均增长12%左右。加快优势产业、特色产业发展,培育2个两千亿级、5个千亿级、3个五百亿级产业。以列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8个园区为重点,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创新高地、全球有竞争力的产业化基地,加强对中以创新园、中德创新园、苏澳合作园建设发展的统筹指导、集成支持,加快建设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、大数据产业园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。做强石墨烯小镇、智能传感小镇、殷村职教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。实施智能制造等行动计划,支持传统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,大力建设“智能工厂”“智能车间”,实施新一轮“十百千”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,形成一批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。加快常州金融商务区建设,强化金融资本对产业升级的精准对接、对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作用,打造资本市场“常州板块”。

龙城英才引育行动。以海内外精英人才、领军型创业人才、领军型创新人才、高端经营管理人才、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、产业紧缺人才、社会事业高端人才、高技能领军人才等八类群体为重点,构建更加积极开放、活力迸发的人才引育格局。推行柔性引才和“离岸创新”模式,打造“星期六工程师”升级版,放大“以才引才”效应。实施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“百千万”工程,支持校企合作开展“订单式”人才培养,深化拓展中德职业教育“双元制”合作。加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,设立“龙城英才”孵化器引导基金、“招院引所”专项基金等,增强对人才的吸纳力和承载力。坚持企业主导、市场认定,探索建立人才市场评价体系,推进创新收益分配、薪酬制度、人才流动等体制机制改革,健全完善涵盖创业资助、住房落户、教育医疗等内容的人才服务体系。

精美常州提升行动。严格落实“263”专项行动,打好治气、治水、治土攻坚战,力争实现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。持续推进生态绿城“六大工程”,不断完善休闲、健康、文化等功能,建设一批生态绿道、公园绿地、社区体育公园,实施森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,加快建设花园城市。围绕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战略支点城市,实施“东融西进、南接北连”区域大通道建设。推进组团发展,加强城市设计,突出精致、人文、生态、特色,结合轨道交通建设,完善公共服务设施。努力把9个市级中心镇建设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,建设一批“产、镇、人、文”有机结合的专业特色镇,积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,加快打造一批“村强民富、景美人和”的美丽乡村。

富民惠民共享行动。巩固提升“全国创业先进城市”优势,搭建“互联网+创业实训”平台,开展“技能龙城”建设行动,着力打造“龙城工匠”品牌。推动民营经济成为富民经济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、生态产业、传统手工、特色农业等产业门槛低、参与面广的富民产业,拓展农民持续增收空间。以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为重点,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。持续打造以“三优三安两提升”为重点的民生实事品牌,深化“新优质”学校建设,建设城市“15分钟文化圈”、农村“十里文化圈”,打造“运动健康城市”。启动新建适老住区和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,扩大养老服务供给。实现法定人员基本社会保险应保尽保。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、医疗保险一体化,建立完善较低生活保障、特困人员供养、受灾人员救助等“大救助”体系,不断改善老旧小区、城中村的居住环境。

“爱常州”引领行动。组织“爱常州”系列主题活动,引领市民新风尚,擦亮“常人尚德”城市品牌,打造更多志愿服务品牌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,组织实施交通秩序提升、公共环境提升等六大整治行动,制定出台“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”,从制度上提升市民文明素养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,深入挖掘常州名人群体和新乡贤资源,建成常州文化广场等文化地标。推进新一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落实“人防、物防、技防”措施。积极推动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,深化社区“减负增效”,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,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前瞻性、主动性、有效性。

来源:常州日报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