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出去、引进来:常州搭建就业见习平台

常州本地新闻 2018-07-12 09:10:03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高质量的人才,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。在每年的人才争夺大战中,常州各级既注重“走出去”,到全国各地的高校招揽优秀毕业生;同时重视“引进来”,借助广泛开展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,吸引高水平人才,促进高质量发展。 扶持政策不断升级 见习人才在常留用率超过65% 上午,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

高质量的人才,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。在每年的人才争夺大战中,常州各级既注重“走出去”,到全国各地的高校招揽优秀毕业生;同时重视“引进来”,借助广泛开展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,吸引高水平人才,促进高质量发展。

  扶持政策不断升级 见习人才在常留用率超过65%

  上午,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恒温磨齿车间里,谢威在师傅的指导下,正在练习机床操控技术。今年四月从苏州一家高职学校进入企业见习以来,谢威快速进入角色,目前已经能够独立完成高精密度齿轮的制作。

  谢威说:“师傅很有耐心地来教我,公司里也有很多的机会让我尝试,感觉还能做的更好。”

  七月底,戚研所“智能化精益设计系统”即将投入使用,由公司高级工程师陆群峰主导研发的这套系统,可以将产品的设计周期缩短一半,同时降低出错率。陆群峰是浙江大学模块化设计专业的博士后,他说,这套设计系统的研发成功,得益于公司人性化的“容错”机制。

  陆群峰表示:“一开始我就深入到设计的排名前列线,公司允许我出错,允许我在设计过程中冲锋陷阵,去不断的尝试,可以在具体的项目里面获得比较好的成长。”

  戚研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毛忠军指出:“做好见习基地的管理,见习生的培养,对企业的发展还是非常重要的,甚至对地区的发展也能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。”

  近年来,常州四药、天合光能、今创集团、江苏国光等常州一批企业,相继联手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河海大学、西南交大等国内知名院校,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,每年吸引大批暑期见习、实习生前来企业工作。部分企业还设立了研究生工作站、高级工程技术中心,为招引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氛围。

  2016—2017年度,全市262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,共组织336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青年参加就业见习,常州市配套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码,共计发放各类就业见习资金1600余万元。

  常州市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卢大敏表示:“见习以后,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升,能够留下来就业也为毕业生就业和各类人才的引进,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。 每年通过见习的方式,毕业生留下来到见习单位的,达到65%以上。”

  联手名校 构筑人才产业升级“双螺旋”模型

  人才引进来,还要留得住。通过就业实习、见习,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来到常州,常州一流的发展环境,吸引他们最终扎根常州,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,也助推各类企业快速发展。

  在江苏新泉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,毕业于江苏大学的硕士生戴鹏飞,刚刚度过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见习期。在基层车间实习一个半月、了解了生产流程之后,他已经签约进入公司设计部。

  戴鹏飞说:“这给了我们一个选择的余地,以后的发展企业给了我们一个很自由的空间,包括学现在我从事的CAE技术。”

  据了解,新泉汽车2017年招入的108名见习生,最终有七成以上留在企业继续工作。成熟的见习生培育体系,助力企业在今年年初被评为省级优秀就业见习基地。

  江苏新泉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张永红表示,来这儿,不光是他们为企业做了什么,同时也是企业将一些理念和工作方法传授给他们的过程,这其实也是相互了解和认可的过程。

  在新泉公司,徐超是技术中心主要负责人之一。目前,他带领团队,同时负责上汽、吉利、北汽等企业车型的汽车门板设计工作。自2012年进入企业以来,他从青涩的见习生,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项目带头人。

  徐超表示:“这是我和公司双方面的成长和发展。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。”

  目前,常州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人才引进格局,人才聚集效应也更加强劲。各辖市区相继与清华、北航大、四川大学等高校,达成学生暑期实习紧密合作关系。

  2004年,金坛区与清华大学签署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共建协议以来,累计吸引156多名博士生到金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。这个暑假,又有13名来自建筑、精密仪器、汽车工程等专业的清华大学博士生,在为金坛相关企业发展贡献智慧。

  统计数据显示,2014至2017年,共有400名在读的硕博研究生到常州117家企业,参加258项课题项目研究,据不完全统计,这些课题研究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570万元、间接经济效益1.23亿元,为常州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。

  常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彭伟指出:“学生有适应期,通过这个活动招聘到常州的人才,到常州来工作,有更强的归属感、认同感,可以加深常州和名校的沟通、衔接,载体就是这些硕士生、博士生,有利于常州保持科技创新的优势,构建长三角的一个科技创新中心。”

    来源:中吴网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