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粹匠心第5期】纸中乾坤 雕刻时光 于光影中邂逅流年

碧桂园集团 2018-06-25 10:49:17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氤氲水雾,江南烟雨。钟灵毓秀之地孕育出多情刻纸,空与实,简与繁,一刻一留情。这便是金坛刻纸。 一把小刻刀,一张彩纸,几多欢乐,能将身边的风景收于指尖,刻剪成人们最爱的模样。看匠人们剪纸,总是小心翼翼,一点一点将纸块剪下,每一剪都沁入了心血,刀口游走间,鸟、虫入耳,梅、菊入鼻,满目乡里恬然,梦中诗画。

氤氲水雾,江南烟雨。钟灵毓秀之地孕育出多情刻纸,空与实,简与繁,一刻一留情。这便是金坛刻纸。

一把小刻刀,一张彩纸,几多欢乐,能将身边的风景收于指尖,刻剪成人们最爱的模样。看匠人们剪纸,总是小心翼翼,一点一点将纸块剪下,每一剪都沁入了心血,刀口游走间,鸟、虫入耳,梅、菊入鼻,满目乡里恬然,梦中诗画。从花鸟虫鱼到星月大海,情到深处,小物着笔。一张刻纸载得许多情。

来自从小过年的记忆,也来自那些刻纸的匠人,一张刻纸,在普通人眼里或许只是一张镌刻图案的纸,无生命可言,但在刻纸匠人眼里,它定多一份意义,它生于江南,养于江南,早与金坛血脉相连,而联系最多处便是在于那些日夜苦思,精于手工的刻纸匠人。时代狂风吹走了多少厚重之物,却独独吹不走他们心中对刻纸的执着,一代代金坛刻纸匠人,用一腔热血,将刻纸温热至今。

上世纪七十年代,一批金坛刻纸匠人便齐聚一堂,开始振兴金坛刻纸,到1980年金坛刻纸便小得名气,在中国美术馆连展十八天,数量达到220幅。那一张张小巧的刻纸终于走出了家乡,让国人见到了金坛匠人的匠心。十二年后,金坛得名“刻纸之乡”。2007年金坛刻纸成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,2008年终成国家非遗。杨兆群,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传承人代表。其多幅刻纸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。刻纸是个精细活,一刀不慎,全幅作废,必须重新再来。杨兆群的刻工了得,绝少废品,助法细腻,线条流畅,顿挫有力,内柔外刚,因此有"杨一刀”的雅称。“千姿百态人堪颂,皆是金坛神手来”。从他身上,更见匠人对刻纸的心思和付出。

若没有这些刻纸匠人的执着,每一步都可能会成为终点。

碧云青天下,轻舟停靠,谁家蓑衣,蒙上过去的沧桑?江南水乡在商业开发的冲击下依旧守护那份自然淳朴。梳妆匣中,谁的胭脂香粉,朦胧了江南?轻舟摇曳,谁家风尘蓑衣,抖落一地相思。

只记得灯下,他们目光凝聚,各式刻刀在纸间游走,只剩那“咔嚓,咔嚓”的声响。一纸成镂出乾坤,满园春色呈缤纷。纸中乾坤,雕刻时光,于光影中邂逅流年。

一刀一纸一世界,最美的是光影中匠人的身影。

国粹,匠心。因为有匠心,才有了璀璨的中华瑰宝,才有了东方美学的荟萃。器物如此,艺术如此,建筑亦如此。一脉国粹,一府典藏。将匠心融入建筑,将国粹引入文化,势必是一次建筑的审美盛宴。碧桂园·金科·光明府,一处东方美学鉴赏馆,即将诞生。

品牌房企碧桂园、金科、光明,三强合力,匠造19万方繁华璀璨“大人物的私家领地”——碧桂园·金科·光明府,大品牌、精品质、高品味,专为常州大人物而生。

承袭天工国粹,匠造金质生活。

碧桂园金科光明府,大人物的私家领地,

2018 敬献龙城。

“寻找常州大人物”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